財政支出分為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這有助于我們分析政府支出的不同經濟影響。
政府轉移支出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收入分配上。由于是政府的一種無償支出,不同規模和對象的轉移支出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是不同的。
公共支出有兩種,一種是消耗性公共支出,一種是轉移支付支出。因此,所有的公共支出都可以分為兩類:購買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
1.購買支出
購買性支出直接表現為政府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活動,包括購買日常政務或國家投資所需的商品或服務的支出。
在公共支出總額中,購買性支出占比更大,公共活動對生產和就業的直接影響更大,通過公共配置的資源規模更大;相反,轉移性支出占比更大,公共活動對收入分配的直接影響更大。
2.轉移性支出
轉移公共支出直接表現為無償的、單方面的資金轉移。這類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門在養老金、補貼、債務利息、失業救濟金等方面的支出。
轉移支出起到的作用是資金使用權的轉移。這種支出直接影響收入分配,但間接影響生產和就業。
兩者的區別:
(1)功能不同。購買支出所發揮的作用是通過支出用微觀經濟主體提供的商品和服務交換政府持有的資金。政府作為商品和服務的購買者直接出現在市場上,從而對社會生產和就業產生直接影響。當然,這種支出也影響分配,但這種影響是間接的。轉移支出所發揮的作用是通過支出過程將所有政府資金轉移給受援方,這是資金使用權的轉移。微觀經濟主體獲得資金后,是否會用于購買商品和服務,購買哪些商品和服務,都是政府無法控制的。因此,這種支出直接影響收入分配,但間接影響生產和就業。
(2)遵循的原則不同于對政府的效率約束。政府在安排購買支出時,必須遵循等價交換原則。因此,體現在購買支出上的財政活動對政府形成了強有力的利益約束。政府在安排轉移支出時,沒有一個非常明確、一致的原則可以遵循,財政支出的效益轉換極其困難。由于上述原因,轉移支出的規模和結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只能取決于政府與微觀經濟主體之間以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談判。顯然,轉移支出所體現的財政活動對政府的利益具有軟約束。
(3)對微觀經濟主體的不同利益約束。微觀經濟主體在與政府購買支出接觸時也應遵循等價交換原則。對于向政府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企業來說,其收入的大小取決于市場供求情況和銷售收入與生產成本的比較關系。因此,微觀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是硬的。微觀經濟主體與政府的轉移支出之間沒有交換。因此,對于能夠獲得政府轉移支出的微觀經濟主體來說,他們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并不取決于他們自身的能力(對個人而言)和生產能力(對企業而言),而是取決于他們與政府的討價還價能力。顯然,微觀經濟主體的預算約束是軟的。
政府轉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業的一種不以購買本年的商品和勞務而作的支付,即政府或企業無償地支付給個人或下級政府,以增加其收入和購買力的費用,它是一種收入再分配的形式。轉移支付包括養老金、失業救濟金、退伍軍人補助金、農產品價格補貼、公債利息等政府與企業支出的一筆款項。
問題中所述的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專項轉移支付收入、均衡性轉移支付收入在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都歸屬于轉移性收入。
轉移性收入,含返還性收入、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專項轉移支付收入、上解收入、上年結余收入、調入資金、債務轉貸收入以及接受其他地區援助收入。
根據你的問題,重點解說下上級補助收入的部分,即,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專項轉移支付收入、含返還性收入。題中的均衡性轉移支付收入歸類于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下面。
問的問題蠻有價值,為方便理解,將其中的邏輯關系做了一張圖,如圖中所示。
具體理解的話,白話解釋一下,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就是常規的收支補差,專項轉移支付則是上級政府為實現某項宏觀政策目標或項目而進行的轉移。均衡性轉移支付應該是屬于橫向轉移支付方式,有一點上級政府劫富濟貧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