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比較基準一般是指基金業績比較基準,基金業績比較基準可被視為基金長期業績的“及格線”,是基金在管理運作中所應追求的最低目標,如果某只基金的收益高于它的業績比較基準,那么就代表這只基金是“合格”的,反之就是不合格的基金。
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是檢驗基金業績相對收益的一個關鍵指標,是基金為個人設置的想要實現的預期效果。一個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基金管理員可能會因投資策略的改變、基金轉型、跟蹤指數變動等因素影響,而結合實際情況改動其業績比較基準。同時,業績比較基準可以協助用戶分辨基金的投資風格等優點,通過觀察基金指定的參考指數,使用戶進一步了解這只基金的投資風格,一旦這類參考物發生變化,也就意味著這只基金的投資風格發生了變化,進而會影響到用戶的盈利。因而,用戶在基金業績比較基準更改時,也需要調節其投資對策,來應對潛在的風險性,例如,用戶可以進行清倉操作,或者是進行減倉操作。
1、衡量對象和性質不同:業績比較基準衡量的是產品的業績,而預期年化收益率衡量的是產品的收益。業績比較基準是衡量凈值型理財產品預估收益的一個重要標準,預期年化收益率是衡量理財產品一年期收益率的重要標準;
2、差距不同:預期年化收益率和實際年化收益率差距大小和產品本身的風險性是有一定關系的。通常來說,產品本身風險性越高,越難達到預期年化收益率。如果投資者的實際預期收益比業績比較基準高,說明凈值型理財產品運作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