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現在的消費者來說,買一臺車變得非常的容易了,車子也開始進入了千家萬戶。如果是對于靠前次買車的人來說,那么在當天提車的時候,心情一定是非常高興的,畢竟努力工作很多年,靠自己的錢買到了一臺屬于自己的車子,可以帶全家人一起去游玩,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人總是有很多靠前次,結婚生子,買車買房等等,那么靠前次提車應該注意什么呢?
1、檢查外觀內飾。許多人提車可能都會選個黃道吉日,但是兵哥認為沒有多大必要,倒不如選個風和日麗的白天,大多數品牌4S店的庫存車都是放在室外的,車身普遍比較臟,提車的時候一定要讓4S店將車洗干凈后,將車開到空曠明亮的地方再仔細進行外觀漆面檢查,看看是否有劃痕和凹坑;記得要注意車身縫隙和漆面,可以著重觀察保險杠和車身縫隙,車門縫隙和前后保險杠縫隙,打開車門觀察內外油漆是否無色差等。至于內飾就比較簡單,主要是潔凈以及沒有異味為主,當然,新車本來的氣味就會有點刺鼻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有其他異味就需要注意了。之后便要查看中控臺、座椅等位置,看看是否存在刮痕或破損,以及按鍵功能使用是否正常。還有一點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千萬別舍不得撕掉內飾的保護膜,相比起這些,檢查清楚才是頭等大事。
2、檢查輪胎、密封膠條等橡膠材質。外觀內飾看完,接著就是把目光移到輪胎上,一般來說,橡膠受外界的影響比較大,在不同的季節里,溫度、濕度、陽光的暴曬等等都會對橡膠制品的壽命產生影響。像輪胎,門框的膠條以及雨刷,這些如果老化了,問題就老大了,特別是輪胎,正常的新車輪胎應該胎壁無任何損傷,最好前后輪的胎毛健在。
3、檢查出生銘牌以及玻璃。所謂的“出生銘牌”其實就是指車門右側的一塊鐵銘牌,上面除了有車輛識別代碼以及各種車輛信息外,還有最為重要的生產日期。生產日期越近越有保障的,這是基本常識;此外,還需要核對銘牌上的排汽量、出廠年月、車架號、發動機號等內容,合格證上的號碼必須要與車上的發動機號、車架號一致。核對完出生銘牌后,不妨看看車窗玻璃,一般玻璃的右下角都標注有生產廠家、合格認證等信息,生產的年月是通過數字和黑點的組合方式來表達的。比如...13這樣的,表示2013年4月,13代表2013年,年份前面有幾個點,就用7減去幾,7-3=4,就是月份;如果是13...這樣的,代表2013年10月,年份后面有幾個點,就用13減去幾,13-3=10,這就是月份。新車的全車玻璃生產日期是相同的,并且與整車生產日期接近,如果某一塊玻璃與其它玻璃差距較大,那么這塊玻璃就很有可能被更換過。
4、試駕一番并檢查發動機。很多人一想到自己提車,便高興到接過鑰匙隨便檢查下就把車開走了,這是極其不正確的做法。在檢查清楚外觀內飾等等后,在提車的時候跟工作人員提要求,在4S店附近試駕一圈,感受一下新車是否存在異響或其他問題。試駕完畢,不妨妨低身看一看車下地面有無水油漬的跡象,正常的情況是除了排氣管有水滴落外,其他部位正常是沒有任何水油滲漏的;再檢查下發動機是否有油漬或生銹現象,接著就是檢查三油兩液(三油:機油,剎車油,方向助力油。兩液:冷卻液,風窗清洗液)的液面高度,是否在正常高度。還有一點是最能體驗“老司機”提車作風的——檢查機油尺,一般來說,新車提車時公里數一般都不會太多,大都控制在30公里以內,當你拉出機油尺看機油顏色時,如果機油尺是比較透明的那種,基本上就是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如果是變黑的話,則表明這輛車的行駛距離存在很大問題,甚至不排除是準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