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消費者維權途徑有哪些
按消費者權益保**的規定有以下五種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訟。 其中第四項基本不用。
消費者權益的維護:
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時,享有以下權利:安全權、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求償權、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權、獲得知識權、人格尊嚴權和監督舉報權。
牢記維權時限:
國家對部分商品維修更換退貨時間做了如下規定:
(1)“7日”規定。產品自售出之時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
(2)“15日”規定。產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修理;
(3)“三包有效期”規定。三包有效期自開具**之日起計算。
(4)“30日”和“5年”的規定。修理者應保證修理后的產品能正常使用30日以上。生產者應保證在產品停產后5年內繼續提供符合技術要求的零配件。
消費者***解決途徑:1、協商:雙方首先通過協商,達成和解;2、調解:包括民間調解、行政調解和法院調解;3、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等等。
二、消費者購買商品受到損害怎么賠償
《消費者權益保**》對在不同情況下,消費者應向誰要求賠償做了具體規定:
(1).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
(2).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
(3).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4).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其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因原企業分立、合并的,可以向變更后承擔其權利義務的企業要求賠償。
(5).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利益的,消費者可以向其要求索賠,也可向營業執照的持有人要求索賠。
(6).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益利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索賠。廣告的經營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廣告的經營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7).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柜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索賠。展銷會結束后或者柜臺租賃期滿后,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柜臺的出租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的舉辦者、柜臺的出租求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如果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當中受到損害的話,那么可以要求銷售者進行賠償。如果是因為商品本身有問題的話,那么生產者需要支付相應的賠償。同時如果是在被服務的過程,利益受到損害的話,那么就應該是服務者進行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