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多家媒體都報道了“以房養老騙局”,有數位老人被騙子忽悠,將房子抵押,***“以房養老”項目,以為能拿到一筆高額的預期收益,卻被騙子將房子以低價賤賣給同伙,損失巨大。那么“以房養老騙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編來為您一一解釋。
以房養老其實是國家為了老年人的生活而開展的一項政策,具體來說,就是老年將房屋抵押給銀行或保險公司,由上述機構支付養老費用,晚年衣食無憂的“以房養老”。以房養老為老年人在其余存生命期間,建立起一筆長期、持續、穩定乃至延續終生的現金流入。而且2014年6月23日,中國保監會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起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試點實施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
不過,這一為老年人養老的政策,卻被騙子鉆了空子。
首先,騙子向老年人介紹以房養老的***形式,稱完全沒風險,并表示只需把房產證交出來3個月,抵押到的錢用于***,每個月能拿到好幾萬元的利息。老人聽說是國家的政策,往往會動心。
然后,騙子就哄騙老人簽下了以房養老的合同和經公證的“委托書”,放棄抗辯權,“全權委托”騙子賣房。
接著騙子直接拿著經公證過的委托書將房子過戶了,低價“賣”給同伙,甚至700萬的房子被1000元賤賣,最后將老人掃地出門。
實際上,這種“***合同”是老人向騙子借款或者用房產抵押貸款的合同。有受騙老人的合同顯示,老人借款230萬元,借期1個月,月息2%,雙方同意對借款合同進行具有強制效力債權文書的公證。在委托書中,老人將自己房屋抵押、買賣等權利通通委托給“銀主”。
這種看似“合法”的騙局外衣下面,隱藏的是老人對于房產抵押貸款流程的不明晰,讓騙子有了可乘之機。據了解,在中國,最初推行的以房養老方式,主要是指老人將房屋反向抵押給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老人身故后房屋產權歸金融機構所有。